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,分组遵循异质搭配原则。每组包含不同学习水平、不同性格的学生,如安排 1 名组织能力强的、1 名细心的、1 名擅长表达的,形成互补。某班级的 “四人学习组” 中,组长负责分配任务,记录员整理讨论结果,发言人汇报,监督员提醒专注,角色定期轮换,让每个学生都能锻炼不同能力。
课堂讨论设置 “结构化任务”。讨论前明确 “共同目标” 和 “个人责任”,如历史课 “评价洋务运动” 的讨论,每人负责一个角度(经济、教育),组内汇总后形成全面评价,避免讨论流于形式。教师巡视时,对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提示:“你们的讨论离‘洋务运动的局限性’还有点远,想想它的企业管理有什么问题?”
合作成果评价采用 “小组 + 个人” 双维度。既评价小组整体表现(如答案完整性),也关注个人贡献(如是否提出独特观点),某班级的 “贡献度积分” 中,主动分享思路得 2 分,帮助同学理解得 1 分,这种评价让学生认识到 “合作不是依赖,而是共同进步”。